close

  早茶來論
  □郭嘉明(小谷圍島村民)
  近日,相關部門領導及高校教師出席廣州大學城管委會的座談會,會議通報了大學城提升計劃實施以來取得的成就,並商討大學城建成10周年紀念活動的細節等問題。不出所料,當中隻字未提小谷圍4個保留村。大學城包圍著4個村莊,一舉一動均對村子帶來影響,不該只在發展需要用地時才想起我們。
  2003年,因廣州大學城建設需要,小谷圍島上原有的13個自然村世代居住的村民大多數舉家外遷,把千百年曆史的家園故土讓給大學城開發,現存的4個村因為文物眾多而得以部分保留。不可否認,因為周邊高校學生的消費多多少少發展了村集體經濟,但官方對大學城的提升計劃,不應完全忽視小谷圍人的利益。
  由拆遷那天起,島上小學初中相繼撤銷,小谷圍學生讀書由近變遠。而後新建的廣大附中、廣大附小一開始也把保留村學生拒之門外,後來經過家長爭取才得以改變。
  在大學城坐公交車,有奇怪的現象:全長4137米、沿途有8對車站的中環東路,在學校的車站以學校簡稱命名,有的學校甚至兩三個站名,完全與村莊無關,比如貝崗村牌坊口的車站卻叫“中環東路站”。2010年亞運會前夕在環繞4個村道路上架設的鐵皮圍牆,還把村與高校分隔成兩個世界。炎炎夏日,村內因鐵皮的存在而變得更加酷熱難耐。走進村內,找不到與“大學”有關的東西,更看不出與“城”有什麼關係。一道至今仍在的圍牆似乎告訴村民: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但與你無關。
  十年來,小谷圍歷史文化的傳承,也缺乏官方呼應。一方面,由原練溪村改建而來的小谷圍歷史民俗文化村(大學城博物館)已變成收費的旅游景點,而且外來元素遠多於本土元素,商業味遠濃於歷史味。另一方面,原有的文物古跡沒有得到好的保護。小谷圍4大古跡中,除了康陵有人看守以外,其餘的德陵、石人石馬墓和穗石炮台遺址因位於校園,長期缺乏打理而被淹沒於草叢。粗略統計,原來各村的祠堂有7座因有關部門認為保留價值不高而直接被拆。大學城建於小谷圍島,但官方宣傳中卻只見“大學城”,不見“小谷圍”。
  大學城要打造成“文化之城、創新之城、生態之城”,但實際上,融入小谷圍才是有地方特色的大學城。撇開小谷圍談大學城,既無文化底蘊,也無歷史積澱。  (原標題:只見“大學城”,不見“小谷圍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n45lneec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